作为锂电池头部企业,亿纬锂能(300014.SZ)近日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4 月 17 日晚间,公司发布年报,2022 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363.04 亿元,同比增长 114.82%;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 35.09 亿元,同比增长 20.76%;基本每股收益为 1.84 元。此外,公司拟对全体股东每 10 股派发现金红利 1.6 元(含税)。
这样的业绩应该足以让人兴奋。然而,事与愿违,业绩利好公告发布之后,亿纬锂能股价不涨反跌。4 月 18 日,亿纬锂能高开低走,截止 4 月 18 日收盘,亿纬锂能收跌 1.61%,股价报于 67.86 元,总市值为 1388 亿。
(资料图片)
为何曾经被众星捧月的明星公司,突然间不受待见了?
华丽业绩也难掩财务短板
股价惨淡表现一定程度反映出亿纬锂能基本面存在短板。
资料显示,亿纬锂能主营业务为消费电池和动力电池研发、生产和销售,前者主要为锂原电池,小型锂离子电池,三元圆柱电池等,后者包括新能源汽车电池及其电池系统,储能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亿纬锂能虽然近两年营收都实现了翻倍增长。需要注意的是,在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的情况下,亿纬锂能的营业成本也在大幅增长。从利润构成上看,去年亿纬锂能营业成本达 303.38 亿元,同比增长 128.9%,占营业收入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 78.43% 涨到了 83.57%。而 2022 年亿纬锂能营业收入同比增幅为 114.82%,营业成本增速要高于营业收入增速。亿纬锂能业绩靓丽,完全属于 " 负重 " 狂奔。
同时,近年来在四大费用支出上都出现逐年增加的情况。说实话,作为一家技术型公司研发费用逐年增加无可厚非,但是其余三项费用增加也是比较多,就让人疑惑。2022 年亿纬锂能的销售费用为 5.13 亿元;管理费用为 14.47 亿元;财务费用为 1.47 亿元。此外,从盈利能力上看,去年亿纬锂能毛利率为 16.43%,再次出现了下滑,这已是毛利率连续下降的第 3 年。很显然,这也是市场非常忌讳的,因为毛利率是衡量一个企业盈利能力非常重要的指标。综上所述,亿纬锂能财务方面确实遇到了不小的麻烦。过去,亿纬锂能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走出了十分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路径,而接下来摆在眼前问题将更加严峻。在此背景下,亿纬锂能是否能够保持增长势头,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五折股权激励疑似 " 画大饼 "
股权激励,曾经是好公司的标志,令人羡慕地高大上,但现在也快要被 " 玩烂了 "。市场投资者更是不敢轻易相信上市公司此举是否真的是在做股权激励。
2 月 16 日晚,亿纬锂能披露了新一期股权激励计划草案,公司拟向 165 名激励对象授予不超过 3500 万股限制性股票,约占公司股本总额的 1.71%。
激励对象包括公司多名高管、中层管理人员以及董事会认为需要激励的其他人员。其中,公司总裁刘建华、董秘江敏分别获授 58.35 万股、35.02 万股。
让人有些意外的是,此次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为 41.23 元 / 股,该定价系计划公告前一日 ( 2 月 15 日 ) 公司股价 82.46 元 / 股的一半,相当于打了五折,按此价格计算,相当于白送员工 14 亿元。结果亿纬锂能第二天就被市场狠狠砸了一波,对此股民质疑是 " 割韭菜 "。可见,亿纬锂能的股权激励伤害过股民的心,难怪难以提起大家对它的信心。
虽然股票授予价格较最新收盘价打了五折,但公司制定的考核指标也并不轻松。
2021 年,亿纬锂能曾实施了第三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共计划向 1639 名激励对象授予不超过 1760 万股股票,授予价格为 76 元 / 股。当时,亿纬锂能制定了业绩考核要求,即 2021 年至 2024 年营业收入分别不低于 163 亿元、261 亿元、418 亿元、669 亿元。
和前次激励计划相比,亿纬锂能大幅调高了公司层面的业绩考核目标。考核目标值为 2023 年至 2026 年营业收入分别不低于 700 亿、1000 亿、1500 亿、2000 亿元。若营业收入实际完成率低于 80%,归属比例将为零。
亿纬锂能表示,该定价是以促进公司发展、维护股东权益为根本目的,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和内在价值的认可,本着激励与约束对等的原则而定。有利于实现员工利益与股东利益的深度绑定,具有合理性。不过从业绩考核来看,亿纬锂能此次立下的 " 军令状 " 难度不轻松,当然核心还是能否真正激励团队努力完成业绩。只是,2023 年公司的营收还要做到翻倍左右的水平,在目前行业普遍低迷的情况下,可没有那么容易。换个角度思考,如果上市公司下一个难以达到的目标不就是等于给员工开了一张空头支票?针对上述这个问题,钛媒体 APP 已向亿纬锂能发出致电,但截至发稿公司方面未进行回复。
行业产能过剩,盈利或将陷入困境?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亿纬锂能的产能扩张步伐明显加速。
在 2023 年的前四个月里,亿纬锂能除了向云南曲靖的项目增加投资 25 亿元外,还计划在四川简阳投资百亿,建设 20GWh 动力储能电池生产基地项目,进行产能扩张。钛媒体 APP 粗略统计发现,自 2022 年以来,亿纬锂能累计投资超 700 亿元,产能总规划超 400GWh。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亿纬锂能上游动力电池原材料碳酸锂价格持续超预期下跌,已抹去 2022 年全年涨幅。据上海有色网数据显示,截至 4 月 10 日,国内锂价报 20.7 万元 / 吨,回到 2021 年 12 月初的水平。
亿纬锂能曾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碳酸锂价格持续下行,一方面,可以降低电池厂的采购成本,作为锂电池中游四大件,正极材料成本占比较高,碳酸锂价格持续下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伴随价格传导,下游客户预期可以享受成本下降的好处,优化产品定价,促进销量提升,从而反向促进电池厂的出货量。
随着行业的高景气度,众多企业也在加码的产能正陆续投产,动力电池产能过剩风险愈发突出。去年 11 月,亿纬锂能自己董事长刘金成曾在行业峰会上指出,预计最晚 2024 年电池全产业链都将出现产能过剩。
相关机构预测,到 2025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所需的动力电池产能约为 1000-1200GWh,而目前企业的产能规划却高达 4800GWh。时至 2023 年,热火朝天的动力电池行业似已出现降温迹象。
实际上,如果随着需求端减弱和电池产能过剩,亿纬锂能未来不仅盈利或将陷入困境,而且对其目前估值形成压力,这些在二级市上的表现就是市场信心不足,股价低迷不振。(本文首发钛媒体 App,作者|翟智超)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 App